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在寒冬夜晚勤奋读书的场景,表达了他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的孤独与坚持。
首句“穷经夜焚膏”直接点明了主题:在寒冷的冬夜,学者点灯苦读,研究经典。“穷经”意味着深入研究经典书籍,“焚膏”则是指点燃灯油,继续学习。这句诗表现了学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奋的精神。
接下来的“晷短叹冬日”则通过感叹冬日的短暂,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感。学者意识到,时间飞逝,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因此更加珍惜每一刻。
“孤影恋馀光”描绘了学者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的情景。这句诗传达了学者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孤独感,但也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与热爱。
“趺坐寒斋寂”进一步强调了学者所处的环境:寒冷的书房,寂静无声。学者盘腿而坐,专心致志地读书,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这句诗表现了学者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冥思圣途远,时迈恐无及”表达了学者在深入思考后,意识到学问之路漫长而遥远,担心自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目标。这句诗反映了学者在追求学问时的焦虑与压力。
最后两句“假寐竟忘疲,匡床散缥帙”则描绘了学者在短暂休息时,竟然忘记了疲惫,床上散落着书籍的情景。这句诗表现了学者对学问的热爱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即使在休息时,仍然心系书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学者在寒冬夜晚苦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在学问之路上的孤独与坚持。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将学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学者的勤奋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