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马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
秋风欲动戏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皇家宝马的英姿和经历,通过马的故事隐喻汉代名将的功绩。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华丽笔触刻画宝马的形象:这匹皇家骏马(未央宫是汉朝皇宫)配着闪亮的雕花马鞍和紫金装饰,春天在上林苑(皇家猎场)奔驰,秋天在长杨宫(汉代宫殿)附近嬉戏。这里用"春草初生""秋风欲动"的四季变化,暗示这匹马常年陪伴在皇帝身边。

中间两句通过马的行踪展现它的尊贵:它经常响着玉铃(鸣珂)经过章台(汉代长安街名),踏着细步来到濯龙园(汉代皇家园林)。这些地名都在烘托这匹马属于皇家珍品。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这匹宝马如此神骏,但真正建功立业的却是骑着普通战马的将领。他们连年征战,最终让西域宛城(今新疆附近)的部落首领(名王)臣服进贡。这里用宝马的华贵安逸反衬将士的辛劳,暗含对真正功臣的赞颂。

全诗妙在明写马而实写人,表面是夸赞宝马的英姿,深层是歌颂那些默默保卫国家的将领。用皇家宝马的养尊处优,反衬边关将士的风餐露宿,在对比中突显将士的功绩。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