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放风筝(纸鸢)止住宋齐丘丧子之哭的故事,实则暗藏政治讽刺。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理解:
1. 前两句说的是历史背景:南唐开国大臣宋齐丘曾用计谋帮李家取代吴国政权("安排唐祚革强吴"),那些改朝换代的策略都是他设计的("尽是先生作计谟")。这里用"先生"称呼带着讽刺意味。
2. 后两句突然转折:这么厉害的谋士,却连自己一个孩子都保不住("一个孩儿拚不得")。对比当年他让南唐皇帝全家百口人束手无策("让皇百口合何如"),形成强烈反差——能算计国家却算不过命运。
3.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风筝线隐喻命运无常:宋齐丘能操控政权更迭如放风筝,但人生际遇却像断线的风筝不受控制。最后两句的对比尤其深刻,用个人悲剧反衬政治斗争的残酷,暗示再精明的权谋者也敌不过天意。
诗人用通俗的放风筝场景,举重若轻地揭示了"人算不如天算"的哲理,权贵与平民在生死面前同样无力,这就是古典诗词"以小见大"的典型手法。
李家明
五代时庐州西昌人。善诙谐滑稽。南唐李璟时为伶官,常侍宴,为俳戏,随事托讽,璟颇纳之。李煜时老而无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