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成都武侯祠谨步工部谒先主庙韵
异代声同喙,千秋只一人。
宽严由法纪,和战展经纶。
顾命师兼相,饬躬老称臣。
南阳难再隐,北伐萃千辛。
志复炎刘业,其如国祚屯。
三分延季汉,六出向殽秦。
表奏箴言切,驿因筹笔神。
云飘丹凤羽,风动石鲸鳞。
天府桑麻沃,巴山草木春。
闷宫终不改,琬琰护常新。
霸业随身尽,兴亡屈指频。
姓名垂宇宙,血胤殁沙尘。
北地英灵在,惠陵謦欬亲。
吟成梁甫后,家与浣花邻。
早定隆中策,长辞渭水滨。
未能酬壮志,泪洒少陵巾。
宽严由法纪,和战展经纶。
顾命师兼相,饬躬老称臣。
南阳难再隐,北伐萃千辛。
志复炎刘业,其如国祚屯。
三分延季汉,六出向殽秦。
表奏箴言切,驿因筹笔神。
云飘丹凤羽,风动石鲸鳞。
天府桑麻沃,巴山草木春。
闷宫终不改,琬琰护常新。
霸业随身尽,兴亡屈指频。
姓名垂宇宙,血胤殁沙尘。
北地英灵在,惠陵謦欬亲。
吟成梁甫后,家与浣花邻。
早定隆中策,长辞渭水滨。
未能酬壮志,泪洒少陵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作品,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开篇立意: 诗人说诸葛亮是千年难遇的奇才,他的治国理念(比如执法宽严得当)和军事策略(比如联吴抗曹)都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就像一位身兼老师与宰相的托孤重臣,一生忠诚勤勉。
2. 人生选择: 诸葛亮本可以隐居南阳,却选择为刘备奔波劳碌,六次北伐耗尽心血。他一心想恢复汉室,可惜蜀汉气数已尽。诗中提到"三分延季汉"指他勉强维持蜀汉政权,"六出"则说北伐的艰辛。
3. 历史细节: 诗中用"丹凤羽""石鲸鳞"这类华丽比喻形容诸葛亮的智慧风采,又用"天府桑麻沃"描绘他治理下蜀地的繁荣。武侯祠(闷宫)历经沧桑依然受人敬仰,但诸葛亮的霸业终究随生命消逝。
4. 情感升华: 最后诗人感慨:诸葛亮的名字永垂青史,但他的后代却战死沙场。如今在成都(北地指蜀地),他的精神仍活在武侯祠中,与刘备墓(惠陵)相伴。诗人联想到诸葛亮早年《梁甫吟》的抱负,和杜甫(浣花邻指杜甫草堂)一样留下遗憾——就像"泪洒少陵巾"的杜甫,诸葛亮也未能实现理想。
全诗通过历史场景的铺陈和自然意象的烘托,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形象,同时暗含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语言上既有"桑麻沃""草木春"的明快画面,也有"血胤殁沙尘"的悲壮笔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