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田

巴田不成井,逐垄细开塍。
灌水分山溜,烧畬去野艿。
三时勤不辍,八口饱方能。
寄谢当涂子,民心未有恒。

现代解析

这首《巴田》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巴田不成井,逐垄细开塍”描述了农民在田间的辛苦劳作。巴蜀地区的田地不像水井那样规整,农民们需要沿着田垄一点点开垦,细致地打理每一块土地。这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他们对耕作的细致入微。

接着,“灌水分山溜,烧畬去野艿”描绘了农民为了灌溉田地,需要从山上引水,甚至通过火烧的方式清理野草,以便更好地种植作物。这种劳作方式展现了农民为了生存付出的巨大努力。

“三时勤不辍,八口饱方能”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忙碌,只有这样才能勉强让一家人吃饱饭。这反映了农业社会中农民的艰难生活,他们的劳动成果直接关系到家庭的温饱。

最后,“寄谢当涂子,民心未有恒”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向那些当权者表达感谢,但也指出民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当权者不能体恤民情,民心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应当关心民生的呼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希望当权者能够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的疾苦,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