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壬申五月,之江诗社集秦望山(一九三二年)
乱莺换了春声,客怀渐爱危阑凭。
垂杨西北,千红一瞬,啼鹃怎听。
渡海笳声,过江诗句,暂同高咏。
笑昂藏自放,观天双眼,年年向,樽前醒。
下界浮云未定。
待张筵、上昆仑顶。
沦洲回望,扇尘乍敛,斜阳欲瞑。
烟艇呼鸥,水楼传盏,且迟清兴。
任江城入暮,鱼龙风恶,又寒潮打。
垂杨西北,千红一瞬,啼鹃怎听。
渡海笳声,过江诗句,暂同高咏。
笑昂藏自放,观天双眼,年年向,樽前醒。
下界浮云未定。
待张筵、上昆仑顶。
沦洲回望,扇尘乍敛,斜阳欲瞑。
烟艇呼鸥,水楼传盏,且迟清兴。
任江城入暮,鱼龙风恶,又寒潮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32年五月,诗人与诗社友人同游秦望山时的所见所感。全篇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怀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既洒脱又略带忧郁的复杂心境。
开篇"乱莺换了春声"用鸟鸣声的变化暗示季节更替,带出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他喜欢倚靠高楼栏杆远眺,看着西北方向的垂杨和转瞬即逝的春花,听着杜鹃啼叫,却不知该如何面对这声声哀鸣。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写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豪迈。"渡海笳声"暗喻动荡时局,"过江诗句"则展现文人雅兴。诗人自嘲虽然胸怀大志、眼界开阔,却年年只能在酒中寻求清醒,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苦笑。
下半阙更显超脱。诗人想象登上昆仑山顶设宴,回望尘世时,看到夕阳西下、尘嚣渐息的宁静画面。他与友人在水边呼鸥鸟、传酒杯,暂时放下世俗烦忧。结尾"寒潮打"的意象,又将人拉回现实,暗示着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
全词在豪放与忧郁间自如切换,既有"上昆仑顶"的壮怀,又有"斜阳欲暝"的感伤。诗人通过登山远望、把酒吟诗等场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也透露出对时局动荡的隐忧。这种复杂情感的交替呈现,正是该词最打动人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