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桂阳韵谢左判官陈司理见寄

曾挹清谈仆屡更,解颐聊足慰平生。
共观云物怀虞帝,为引渔翁问屈平。
一逐晓风分客路,两逢春雨暗山城。
寒林不见迁莺语,古壁多逢逐客名。
怀寄远随贤守句,爱忘深识故人情。
参军笔力湘山峭,幕府辞源峡水倾。
刻烛赋诗曾有意,临池扫帚未能精。
强将西(鸣野本作瓦)缶临风击,终逊玲珑戛玉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用石桂阳的韵脚来酬谢左判官陈司理的赠诗。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下面我来逐句解析,用现代语言来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精髓:

1. 曾挹清谈仆屡更,解颐聊足慰平生。 ——以前我们曾有过多次深入的交谈,你的和蔼可亲让我感到无比安慰。

2. 共观云物怀虞帝,为引渔翁问屈平。 ——我们一起观察周围的景物,怀念古代的虞舜皇帝,还讨论起屈原的故事。

3. 一逐晓风分客路,两逢春雨暗山城。 ——早晨的微风吹过,我们分开了,春天的雨让山城变得朦胧,增添了几分愁绪。

4. 寒林不见迁莺语,古壁多逢逐客名。 ——寒冷的树林里听不到黄莺的鸣叫,但在古老的墙壁上却看到了很多贬官的名字。

5. 怀寄远随贤守句,爱忘深识故人情。 ——你的信随同贤能的官员寄来,对我而言,最珍贵的是那份深厚的友情。

6. 参军笔力湘山峭,幕府辞源峡水倾。 ——你的文笔像湘山那样峭拔,辞藻像三峡的水一样丰富奔腾。

7. 刻烛赋诗曾有意,临池扫帚未能精。 ——我们曾经一起在烛光下赋诗,虽然努力而不精。

8. 强将西(鸣野本作瓦)缶临风击,终逊玲珑戛玉声。 ——勉强用瓦罐击打乐,还是比不上用玉器敲出的声音那样美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和眼前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一些典故和比喻,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文人的高雅情怀。诗中的“湘山”、“峡水”等自然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丰富。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