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河有作
半月登山日西向,仰看黄河在天上。
立马函关阵云起,俯看黄河落地底。
火敦脑儿蟠一龙,万里来壮秦关雄。
直下龙门勃然怒,中州土性失坚固。
下流更被淮河攻,复生神禹难为功。
书生慷慨思复古,河北当冲弃数府。
载之高地何用堤,顺轨应同关以西。
君不见转般仓置漕亦办,治河治淮两无患。
立马函关阵云起,俯看黄河落地底。
火敦脑儿蟠一龙,万里来壮秦关雄。
直下龙门勃然怒,中州土性失坚固。
下流更被淮河攻,复生神禹难为功。
书生慷慨思复古,河北当冲弃数府。
载之高地何用堤,顺轨应同关以西。
君不见转般仓置漕亦办,治河治淮两无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敬畏和对治理黄河、淮河的思考。
首先,诗人站在山上,看到黄河仿佛在天上流淌,气势磅礴。接着,诗人提到黄河在函谷关附近奔腾而下,阵云升起,仿佛黄河从天上落地,展现出黄河的雄伟力量。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并强调黄河的奔流不息,壮丽了秦关的雄伟。
随后,诗人描绘了黄河在龙门附近突然变得汹涌澎湃,仿佛在发怒,而中州的土地也因此变得不稳固。黄河下游还受到淮河的攻击,即使有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也难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黄河治理的担忧。
接着,诗人提到一些书生慷慨激昂,想要复古治理黄河的方法,主张放弃河北的一些府县,将黄河引向高地,认为这样就不需要堤坝,黄河也能顺流而下,如同关中地区一样。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对黄河治理的看法。
最后,诗人以转般仓为例,说明漕运也可以治理好,暗示治理黄河和淮河可以同时进行,两者都不会成为祸患。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治理黄河和淮河的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敬畏和对治理黄河、淮河的深刻思考。诗人不仅展现了黄河的雄伟,还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建议,表达了对未来治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