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

重云閟佳月,世谓天公悭。
一年待一夕,一夕阻开颜。
持此窥大炉,何如管中斑。
两轮驾宇宙,万世浩相关。
不知几中秋,来往于其间。
中间一晦明,琐细不足删。
惟应一樽酒,慰此清夜閒。
閒讥月姊懒,醉骂云师顽。
客去我自寐,悠然梦高攀。
斫却婆娑林,永断寒蟾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中秋不见月》表达了作者在中秋夜无法欣赏到月亮的遗憾和感慨。

开头两句“重云閟佳月,世谓天公悭”,意思是厚重的云层遮住了美丽的月亮,人们都说老天爷太吝啬了。这里,作者通过抱怨天气不好,凸显了自己对赏月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一年待一夕,一夕阻开颜”,表达了作者对中秋之夜的珍视。一年只有一次中秋,本应是个欢乐的时刻,却因为乌云遮月而让人无法开心。

“持此窥大炉,何如管中斑”中,作者用“大炉”比喻宇宙,暗示自己试图通过这片乌云窥探宇宙的奥秘,但发现这就像通过一个小孔看东西一样,视野受限。

“两轮驾宇宙,万世浩相关”中的“两轮”可能指日月,作者感叹日月运行不息,与万世万物息息相关,体现了对宇宙规律的敬畏。

“不知几中秋,来往于其间”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中秋,而自己只是其中的过客。

“中间一晦明,琐细不足删”意味着在这漫长的时光中,许多琐碎的事情都不值得计较,但中秋之夜的晦明变化却让人难以释怀。

“惟应一樽酒,慰此清夜閒”中,作者认为在这样的夜晚,只有一杯酒可以安慰自己,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閒讥月姊懒,醉骂云师顽”则带有幽默感,作者在闲暇时调侃月亮懒散,醉酒后又责怪云彩顽皮,表现出一种自嘲和无奈的情绪。

最后几句“客去我自寐,悠然梦高攀。斫却婆娑林,永断寒蟾跧”中,作者在客人离开后独自入睡,梦中试图攀高砍掉遮挡月亮的树木,永远断绝寒蟾(月亮)的藏身之处,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无月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既有深沉的思考,也有幽默的自嘲,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