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万寿古峰下,春水碧如油。
沧茫万顷冰鉴,出没有沙鸥。
曾沸当年箫鼓,又冷而今烟水,无语阅铜牛(铜牛伏于湖滨,乾隆时物也。)。
春色浑闲却,禁柳也含愁。
荡画舫,碾菰叶,泛中流。
八方亭下,波冷十七孔桥头。
似练西山凝黛,如袋长堤横翠,错认在杭州(园有人工西湖之称。)。
湖上好风景,何事此时游。
沧茫万顷冰鉴,出没有沙鸥。
曾沸当年箫鼓,又冷而今烟水,无语阅铜牛(铜牛伏于湖滨,乾隆时物也。)。
春色浑闲却,禁柳也含愁。
荡画舫,碾菰叶,泛中流。
八方亭下,波冷十七孔桥头。
似练西山凝黛,如袋长堤横翠,错认在杭州(园有人工西湖之称。)。
湖上好风景,何事此时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皇家园林的春日湖景,但字里行间暗藏着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上阕开篇用"春水碧如油"这样生动的比喻,展现湖面平静美好的景象。沙鸥在广阔湖面时隐时现,充满生机。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提到当年热闹的箫鼓声如今已冷却,只有沉默的铜牛见证着时光流逝。"禁柳含愁"这个拟人化的描写,暗示着这座皇家园林昔日的繁华不再。
下阕写泛舟湖上的体验。画舫穿过水草,驶向湖心,但"波冷"二字给美景蒙上一层凉意。随后用"西山凝黛""长堤横翠"这样优美的比喻,描绘出如画的风景,甚至让人误以为身在杭州西湖。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明明湖上风景正好,却问"为何此时来游",透露出一种时过境迁、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怅惘。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景,却处处暗含对往昔的追忆。就像我们看着老照片里熟悉的风景,明知一切都已改变,却仍忍不住怀念。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