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庵

闲把浮萍号叶舟,百年身世总如浮。
若为有迹成栖泊,可事无根任去留。
杨柳晚风移别浦,桃花春水泛中流。
楚谣惊断江湖梦,随处忘机逐海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萍庵》以浮萍为喻,道出了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和随遇而安的豁达。

首联“闲把浮萍号叶舟,百年身世总如浮”开篇点题:诗人把浮萍比作小舟,暗喻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百年人生也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这里用“浮”字双关,既指浮萍的漂浮,也暗指人生的虚幻无常。

颔联“若为有迹成栖泊,可事无根任去留”进一步展开:如果说浮萍在水面留下痕迹算是暂时的停泊,那么它无根的特性又注定要随水流去留。这里诗人用浮萍的“无根”暗喻自己居无定所的处境,却也透露出一种超脱——既然无根,何不随性而行?

颈联“杨柳晚风移别浦,桃花春水泛中流”笔锋一转,用两个优美的画面展现漂泊中的诗意:晚风中杨柳轻拂的河岸,春水里桃花飘零的江心。看似写景,实则暗示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际遇——有时是晚风中的离别,有时是春水中的徜徉。

尾联“楚谣惊断江湖梦,随处忘机逐海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楚地的歌谣惊醒了江湖漂泊的梦,但诗人却说“随处忘机”——无论在哪儿都能放下执念,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忘机”指忘却世俗心机,体现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

全诗妙在将沉重的漂泊感转化为轻盈的人生态度。诗人没有哀叹命运,而是用浮萍、杨柳、桃花、海鸥等意象,把漂泊写成一首流动的诗。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洒脱——既然人生注定漂泊,不如享受沿途的风景,像海鸥一样自在飞翔。这种“随波不逐流”的智慧,对现代人面对生活变动也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