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子规》通过讲述杜宇(即子规鸟)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愤与无奈。

首先,杜宇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君,后来被冤枉而死,化作了子规鸟。诗中提到“杜宇冤亡积有时”,意思是杜宇含冤而死已经很久了,说明这种冤屈积压在人们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接着,“年年啼血动人悲”,描绘了子规鸟每年都在啼叫,声音凄厉,仿佛在啼血,让人感到深深的悲伤。这里用“啼血”来形容子规鸟的叫声,既形象又富有情感,传达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然后,诗中提出一个假设:“若教恨魄皆能化”。意思是,如果所有含恨而死的灵魂都能像杜宇一样化作子规鸟,那么这种冤屈和怨恨就会广泛地存在。

最后,“何树何山着子规”,意思是说,如果所有的恨魄都能化作子规鸟,那么这些鸟儿会遍布每一棵树、每一座山,象征着冤屈和怨恨无处不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子规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冤屈和怨恨的深刻感受。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在借古喻今,反映了社会中的不公与无奈。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悲哀和愤懑。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