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官真州述怀 其一

昨归自东垣,结庐屏山住。
书史寻夙好,长日尽可度。
亲亡焉用禄,涕泗誓诸墓。
此意愧未坚,又被微名误。
绮罗纷五色,鸣机自织素。
纵然违时趋,努力守故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山林的文人,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挣扎。

1. 回归山林:诗人从东垣归来,选择在山间建屋居住。这里的“东垣”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但诗中更多在于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建屋隐居,远离尘嚣,追求清静的生活。这种选择是基于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也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逃避。

2. 读书自娱:诗中的“书史寻夙好”指的是诗人喜欢读书,这是他平生的习惯和爱好。在悠闲的日子里,他可以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享受宁静与充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3. 放下功名:面对已故的亲人,诗人说“亲亡焉用禄”,表达了对于财富、权力不再斤斤计较的态度。他更愿意留在墓前,宣誓不再追求名利,但内心其实还有些犹豫和不安。“此意愧未坚”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尽管嘴上说不追求名利,但内心还被某种欲望所牵扯。

4. 坚守自我: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绮罗纷五色,鸣机自织素”,意思是外面的世界色彩缤纷、充满诱惑,而诗人却选择“纵然违时趋,努力守故步”。这里的“织素”象征着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方式,即使与世风不合,也要坚持自我。

5. 乐观的态度:诗人虽然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但在最后一句中,依然展现出了乐观和毅力,“努力守故步”。这句话意味着即便在艰难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道路,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和理想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坚守自我信念的复杂心情。它不仅是一段个人经历的记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归宿的文化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