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断碣处,楼头柳色,陌上车辙。
残篆和灰再拨,吟笺卷泪自叠。
待赠与、连环情不绝,又还恐、轻碎成玦。
剩欲托微波向君诉,沈沈暮天阔。
凄切,素弦未弄先折。
便一片、春江流愁去,更奈江水咽。
拚挽断罗巾,从此离别。
旧香未灭,偏系人、鸾带当时双结。
休忆江南芳菲节,阑干外、月华渐缺。
念前约、相思销病骨。
怕春晚、寂寂空庭,伴独客,梨花满地鹃啼血。
残篆和灰再拨,吟笺卷泪自叠。
待赠与、连环情不绝,又还恐、轻碎成玦。
剩欲托微波向君诉,沈沈暮天阔。
凄切,素弦未弄先折。
便一片、春江流愁去,更奈江水咽。
拚挽断罗巾,从此离别。
旧香未灭,偏系人、鸾带当时双结。
休忆江南芳菲节,阑干外、月华渐缺。
念前约、相思销病骨。
怕春晚、寂寂空庭,伴独客,梨花满地鹃啼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痴情人在暮春时节的痛苦思念,情感浓烈得像化不开的墨。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感受:
上片像一组电影镜头:断碑旁、柳树下、车痕边,处处都是回忆的痕迹。主人公像着了魔一样反复拨弄香炉灰,把写满泪痕的信纸折了又折,想送个玉连环表心意,又怕一碰就碎。最后只能望着暮色中的茫茫天空,仿佛想托风传话却无处可寄。
中片情绪突然爆发,像琴弦"啪"地绷断。愁绪比春江还长,江水都哽咽着流不动。狠心扯断手帕象征决绝,可闻到旧香又想起当初为爱人系腰带的情景——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就像我们删除联系方式又忍不住翻看聊天记录。
下片转入深夜独白:不敢回忆江南的美好时光,因为现在连月亮都不圆了。相思让人瘦成一把骨头,最怕春天将尽时,独自面对满院梨花,听着杜鹃"不如归去"的啼叫。这里用"梨花满地"和"杜鹃啼血"两个意象,把无形的悲伤变成了看得见的白、听得见的红。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清醒着沉沦"的状态:明知要放手,却控制不住想念;嘴上说决裂,身体却诚实保留着所有信物。这种纠结像极了现代人分手后的戒断反应,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