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俗
粤俗嗜海物,鳞介无一遗。
虾蠃味已厚,况乃蟹与蜞。
潮来浦屿涨,遮捕张藩篱。
潮去沙满滩,拾掇盈篱箕。
杀烹数莫记,琐碎臭且奇。
苟务贪咀嚼,宁识暴殄悲。
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
呀口日反大,洪波谁敢窥。
虾蠃味已厚,况乃蟹与蜞。
潮来浦屿涨,遮捕张藩篱。
潮去沙满滩,拾掇盈篱箕。
杀烹数莫记,琐碎臭且奇。
苟务贪咀嚼,宁识暴殄悲。
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
呀口日反大,洪波谁敢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粤俗》描绘了广东地区人们偏爱海鲜的饮食习惯,以及这种习惯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
诗的开头直接点出广东人特别喜欢吃海鲜,几乎所有的水产品都不放过。虾、蟹、蜞(一种小蟹)等味道已经非常鲜美,但人们还是不满足。潮水涨上来时,人们在岸边设下篱笆捕鱼;潮水退去后,沙滩上满是海鲜,人们用篮子捡拾。诗中提到,人们杀烹的海鲜数量多得数不清,处理这些海鲜的过程琐碎、气味难闻,甚至有些奇特。
接下来,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过度的捕杀和浪费是一种悲哀?诗中用“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来形容海怪般的生物,暗示海洋生物可能因为人类的贪婪而变得凶猛。最后一句“呀口日反大,洪波谁敢窥”则形象地描绘了海洋的愤怒,暗示如果人类继续这样过度捕捞,最终可能会面临大自然的反噬。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广东人爱吃海鲜的习俗,还通过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人类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反思,提醒人们要懂得节制,珍惜自然,避免因贪婪而带来的后果。
谢景初
(1020—1084)杭州富阳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知余姚县,禁民私煮盐,以增课税;又筑海塘以御潮。历通判秀、汾、唐、海诸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宁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