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已讷二老轩(青山惠安寺)

吾闻墨者徒,设教本兼爱。
释伽弘其源,方识宇宙大。
河沙与宝塔,平等了无碍。
夫何佛法衰,涉晋唐五代。
祖师南北分,鼻孔争谲怪。
传流各衣钵,纷纶辨宗派。
尔来三百年,涂辙日以隘。
教律复异门,禅机亦殊解。
订以大小乘,森若立矛介。
虎豹自狰狞,蛇龙相噬嘬。
驾空树金碧,尔汝别疆界。
蒲卢学抱子,嗣续植根蒂。
蜗争竞蛮触,夷乐骋兜佅。
裘屦无贰颜,楚越隔肝肺。
天韬苦羁束,心阱坚莫坏。
之人良可悲,贤愚固难概。
谁知已讷公,粲粲发眉采。
少年掺袂游,瓶锡遍湖海。
是非不关耳,穷达付长嘅。
晚归耕石田,禾枯将种稗。
唯有旧家山,青眼终不改。
挂笠寄清樾,编茅客欠噫。
目之维摩室,而无天女在。
谓是庞公居,似欠孔明拜。
强名曰二老,当索形骸外。
泉石日幽雅,松竹森蔚荟。
轩窗抱岩壑,胸次绝瑕颣。
睡起听粥鱼,微云初霮䨴。
宴坐圆觉场,忘言默相对。
二老容于轩,须弥纳一芥。
舍轩求二老,怒风号大块。
轩以二老名,未免蛇足画。
请更以不二,免为轩所卖。
我为说偈言,聊以赎诗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佛教思想为背景,通过对比古今佛教的变迁,表达了对纯朴修行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贤愚固难概")批评佛教的衰落。诗人说佛教本应提倡平等博爱,但传到中国后逐渐分裂成各种派别,像虎豹蛇龙一样争斗不休,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寺庙虽然金碧辉煌,却充满了门户之见。

第二部分("谁知已讷公"到"免为轩所卖")赞美已讷公的修行生活。这位高僧年轻时云游四方,晚年归隐山林,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与自然为伴。他的住所虽简单,却充满禅意,像维摩居士的净室。诗人建议把这个居所命名为"不二轩",更符合佛法真谛。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总结,说自己写这首诗是为了偿还"诗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完成一个心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动的比喻批评佛教流弊,如"虎豹自狰狞"形容派系斗争 2. 通过已讷公的简朴生活,展现真正的修行境界 3. 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比如"挂笠寄清樾"描绘出僧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4. 最后提出"不二"的命名建议,点明消除分别心才是佛法的核心

诗人通过对比批判与赞美,表达了对返璞归真、超越形式主义的修行生活的向往,这对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也有启发意义。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