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菊
平生爱花惟爱菊,幽栖曾傍沧浪曲。
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
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
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
秋花不愁不烂熳,粲粲金钱照茅屋。
只今避地东海头,飞梦夜度君山麓。
朝来下马过名园,秾花嫩蕊纷如簇。
或染猩红疑剪綵,或缀鹅翎同刻玉。
或似芙蓉映秋水,或如牡丹眩晴旭。
众中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
嗟予托君同隐逸,步绕夕阳看不足。
漫将乡泪落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
客边有轩名太古⑴,颇似陶潜能避俗。
醉拈秃笔写云笺,秋色能分慰幽独。
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
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
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
秋花不愁不烂熳,粲粲金钱照茅屋。
只今避地东海头,飞梦夜度君山麓。
朝来下马过名园,秾花嫩蕊纷如簇。
或染猩红疑剪綵,或缀鹅翎同刻玉。
或似芙蓉映秋水,或如牡丹眩晴旭。
众中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
嗟予托君同隐逸,步绕夕阳看不足。
漫将乡泪落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
客边有轩名太古⑴,颇似陶潜能避俗。
醉拈秃笔写云笺,秋色能分慰幽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求菊》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热爱,以及借菊花寄托的隐逸情怀和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种菊的日常(前八句)
诗人开门见山说自己最爱菊花,曾在隐居时种了三百株菊苗。他细心照料:除草、防风雨、用清水浇灌,甚至砍掉挡光的竹子。这些细节像种菜日记一样朴实,但透露出他对菊花的珍视——菊花不仅是植物,更是他隐逸生活的象征。
第二部分:菊花的绚烂(中间十句)
诗人想象秋天菊花盛开的场景:金灿灿的花朵照亮茅屋,像撒了一地金币。后来他被迫离开隐居地,梦里仍回到菊丛边。现实中他看到名园里各种名贵花卉(红如猩血、白如鹅毛、艳如牡丹),却唯独被一株淡雅的宫黄菊(类似御用黄菊)吸引。这里用对比手法:其他花浓艳夺目,而菊花素雅低调,恰恰契合诗人"同隐逸"的心境。
第三部分:借菊抒怀(最后六句)
诗人绕着菊花徘徊,夕阳下触景生情。西风中他偷偷落泪,因为菊花虽美,自己却像它一样孤独局促(可能暗示现实困境)。结尾他学陶渊明在酒醉后提笔画菊,让秋色慰藉寂寞——这里点明主旨:菊花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帮他暂时逃离世俗纷扰。
普通人能共鸣的点:
1. 专注的热爱:像现代人养多肉、养猫一样,诗人对种菊的细致描写让人感受到"真爱"的力量。
2. 对比的智慧:在姹紫嫣红中独爱淡菊,如同今天在浮躁社会里追求简单生活。
3. 借物疗伤:和现代人用园艺、绘画排解压力一样,诗人通过画菊获得安慰。
全诗没有生僻典故,用种花、看花、画花这些日常场景,悄悄传递了一个道理:当我们无法改变外界时,至少可以像菊花一样,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