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圣乾文德最称贤,自古儒生少比肩。再启龙门将二纪,
两司莺谷已三年。蓬山皆美成荣贵,金榜谁知忝后先。
正是感恩流涕日,但思旌旆碧峰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主考官王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我们来逐一分析诗中的每一句,看看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味。

首句“圣乾文德最称贤”,诗人首先赞美王起的品德和才能,称他为贤能之士。这里的“圣乾”是对王起的尊称,赞美他如同圣贤一般。“文德”指的是他的文才和道德,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第二句“自古儒生少比肩”,进一步强调王起的才能在历史上也非常少见。诗人认为自古以来,儒生中能够与王起相比肩的人很少,这里表达了对王起才能的高度认可。

第三句“再启龙门将二纪”,“龙门”原指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这里用来泛指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机会。“二纪”指的是十二年,这里指王起已经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科举考试。“将二纪”说明王起科举之路已经持续了十二年,这期间他经历了多次考试,最终获得了成功。

第四句“两司莺谷已三年”,“两司”指的是中央的两个重要部门,“莺谷”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比喻被选中的地方。“已三年”说明王起已经在中央的重要部门工作了三年,表现了他的才能得到了认可,也在朝廷中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第五句“蓬山皆美成荣贵”,“蓬山”指代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诗人赞扬了王起能够在文人中脱颖而出,受到广泛赞誉。“荣贵”是对王起获得高官厚禄的赞美。

第六句“金榜谁知忝后先”,“金榜”指的是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名单,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写在金榜前还是后,表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

最后一句“正是感恩流涕日,但思旌旆碧峰前”,诗人表达自己在感恩的同时,也怀念著王起在碧峰前迎送旌旗的场景。这里的“旌旆”是古代的旗帜,意味着王起的官职和荣耀,表达了诗人对主考官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王起的敬仰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主考官王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王起在文坛和政界的崇高地位。

戈牢

左牢,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一作戈牢,又有作尤牢者。字德胶。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其年曾与同年赋《和主司王起》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2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