槜李郭宗夏兄弟五人友爱尤笃后值兵变东西散处宗夏思之为作五雁图赋诗
五雁何翩翩,饮啄同清池。
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
昔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
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
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鹰欺。
上林岂不广,念汝归何时。
管蔡兴流言,坐使君臣疑。
京城死大叔,寤生手刃之。
淮南歌尺布,千岁有馀悲。
东阿苦不容,七步咏然箕。
骨肉成虎狼,所争毫与釐。
我观五雁图,为继鹡鸰诗。
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
昔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
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
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鹰欺。
上林岂不广,念汝归何时。
管蔡兴流言,坐使君臣疑。
京城死大叔,寤生手刃之。
淮南歌尺布,千岁有馀悲。
东阿苦不容,七步咏然箕。
骨肉成虎狼,所争毫与釐。
我观五雁图,为继鹡鸰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五只雁的故事,表达了兄弟情深和对家族离散的哀伤。
诗的开头,五只雁在一起悠然自得地饮水觅食,象征着兄弟五人原本和睦共处、相互扶持的美好时光。然而,后来他们因战乱而分散,彼此失去联系,无法再互相照顾。诗中用“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来比喻兄弟们在困境中无法相见的无奈。
接着,诗人用“昔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来对比过去兄弟团聚的辉煌与如今离散的凄凉。八龙和四鸟的比喻,既表达了兄弟数量上的变化,也暗示了家族命运的转折。
随后,诗人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如“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象征着兄弟们在逆境中挣扎求生。而“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鹰欺”则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力量薄弱,无法抵御外界的压迫。
尽管“上林”这个象征着安全与富足的地方广阔无边,但诗人仍然担忧兄弟们何时才能重聚。这种对亲情的渴望和担忧贯穿全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如管蔡之乱、淮南王的故事、东阿王的遭遇)来比喻兄弟之间的猜忌和争斗,揭示了即使在骨肉至亲之间,也可能因为微小的利益而产生裂痕。
最后,诗人观看“五雁图”,联想到《鹡鸰诗》,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家族和睦的向往。整首诗通过雁的形象,将兄弟情谊、家族离散、社会动荡以及对和平团聚的渴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富有情感深度,又具有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