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泊汉阳渡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
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停泊在汉阳渡口的所见所感,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江城的静谧与历史的厚重。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将落的月亮还挂在古老的渡口,武昌城门尚未开启,街市零星灯火与黎明曙光交织,朦胧中渐渐显出楼台的轮廓。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破晓时分特有的宁静与期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水墨画中。

五六句突然拉开时空维度:抬头看云彩是从苍梧山(传说中舜帝葬地)飘来的,低头见江水发源于嶓冢山(汉水源头)。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含"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意境,把眼前景色与中华文明发源地联系起来。

最后两句笔锋转到鹦鹉洲,用祢衡(东汉才子)的典故点题。表面写地名由来,实则借古喻今——就像祢衡的《鹦鹉赋》让沙洲得名,诗人也用文字记录下此刻的江城晨景。这种"以景载史"的写法,让寻常渡口有了文化厚度。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眼前静美的晨景、背后悠远的历史、诗人即景抒怀的雅趣。就像用手机拍下晨雾中的江景,再配上历史滤镜和文人水印,让普通渡口瞬间有了穿越时空的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