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山塘闻笛

红穗疏灯水上楼,
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
可惜湘帘不上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水边听笛的唯美画面,充满了朦胧的浪漫感。

前两句"红穗疏灯水上楼,笛声纤远指痕留"像电影镜头:水边的阁楼挂着红穗灯笼,灯光稀疏地映在水面,远处飘来纤细的笛声,仿佛能看见吹笛人手指在笛孔上起落的痕迹。这里用"红穗""疏灯"营造出温暖又略带寂寞的氛围,"纤远"形容笛声既轻柔又悠远。

后两句"定知吹笛人双髻,可惜湘帘不上钩"是诗人的想象:虽然隔着帘子看不见,但确信吹笛人是个梳着双髻的少女。最妙的是"湘帘不上钩"这个细节——竹帘没有卷起来,制造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遗憾美,让人更添遐想。

全诗妙在: 1. 用声音(笛声)和光影(红穗灯)代替直接描写,给人留足想象空间 2. "指痕留""双髻"这些细节让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 3. 最后那道放下的竹帘,就像国画里的留白,比直接看到美人更令人回味

这种写法就像我们听到邻居家飘来的钢琴声,虽然看不见弹琴的人,但声音反而让我们在脑海中描绘出更美好的画面。

舒位

(1765—1815)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家贫,游幕为生。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时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勒保调四川为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亦善书画。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