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从隐居到出仕的心路历程,充满了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
前两句写诗人原本在田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丘园养浩久怀安"),突然接到皇帝征召("忽侍天威咫尺间"),近距离为君王效力。这里用"天威"形容皇帝的威严,"咫尺"强调距离之近,暗示机遇来临。
中间四句展现诗人的政治抱负。"草制方观周诰命"是说起草诏书时要效法周朝的典章制度;"筹边聊重蜀江山"则表达要精心经营边防,守护蜀地山河。"搏风已激三千水"用大鹏展翅激起巨浪的比喻,形容诗人积蓄已久的才能;"掣电终归十二闲"则以闪电般迅捷的骏马为喻,表示终将一展抱负。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是上天安排诗人来治理地方("天遣词人来作牧"),他要在剑门关重新刻写铭文,既是对前人功绩的致敬,也暗含自己要建立新功业的决心。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现了一个文人从隐逸到出仕的转变,以及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