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见兰

竹下幽香祗自知,孤高终近岁寒姿。
垂杨曼舞多娇态,倚赖东风得几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竹下见兰》通过描绘竹林中的兰花,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特性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竹下幽香祗自知”,意思是说,竹林中的兰花散发着幽幽的香气,这些香气只有它自己知道。这里“祗自知”强调兰花的香气虽然清新可人,但不会特意去吸引别人注意,给人一种自然、不露声色的感觉。

次句“孤高终近岁寒姿”,意思是兰花虽然孤高,但它总是保持一种如寒冬中坚韧不拔的姿态。这里“孤高”形容兰花与众不同的清高,而“岁寒”则指寒冬,象征着困难和挑战。意思是兰花即使在严冬中也保持坚韧不屈的品格。

第三句“垂杨曼舞多娇态”,这句用垂杨来衬托兰花。垂杨即柳树,它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姿态妩媚。这里以柳树的姿态来反衬兰花的孤高,突出兰花的高洁品质。

最后一句“倚赖东风得几时”,意思是兰花即使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但这种美好又能持续多久呢?这里表达了对兰花虽然美丽但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兰花清高、坚韧、淡泊品质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感慨。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