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其六

望断南云日已晡,便应凭梦过重湖。
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才华能否被赏识的忐忑心情。

前两句"望断南云日已晡,便应凭梦过重湖"用很形象的方式表达了思念之情。诗人整天望着南边的云彩(友人所在的方向),直到太阳西斜。现实中无法相见,只好寄托于梦境,希望能穿越千山万水与友人相会。这里的"重湖"指代遥远的距离,就像要跨过重重湖泊那么远。

后两句"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则转向对自己处境的思考。诗人用"登龙"比喻获得功名成就,用"泥"字形象地描绘自己像泥土一样卑微。他在忐忑地思考:自古以来那些成功人士中,有没有人是单纯靠写诗这种才能获得认可的呢?这里既透露出对自己诗才的自信,也流露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整首诗把深切的思念与怀才不遇的感慨巧妙结合,用"望云""做梦"这些日常化的意象来表达深沉情感,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最后那个关于"写诗能否成功"的疑问,尤其能引起古今怀才不遇者的共鸣。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