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古木生高原,返景清光入。
旷野无萦怀,寒暮见荣特。
苍皮剥藓露,森阴凉萝月。
崒嵂风雨钦,惝恍鬼神格。
以兹老柯干,应有奇胸骨。
危立神不怡,念子令人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高原上的古树,通过树的形象传递出坚韧孤傲的精神。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展现古树生存环境:生长在开阔高原的古树,沐浴着落日余晖。在空旷的荒野中毫无牵挂,寒冷傍晚更显其独特风姿。这里"寒暮见荣特"用反差手法,越是寒冷环境越凸显古树的不凡。

第二层(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古树形态:斑驳树皮上苔藓剥落,茂密树荫里透着月光。高耸的树身在风雨中依然挺拔,恍惚间仿佛具有沟通鬼神的力量。诗人用"崒嵂"(高耸)和"惝恍"(恍惚)两个生动词汇,把古树写得既真实又神秘。

第三层(最后四句)转入情感抒发:这样历经沧桑的老树,理应有着非凡气节。但它孤独矗立时流露的忧郁,却让人心生怜悯。结尾"念子令人恻"突然将树人格化,使读者从对树的观察转为对生命的共情。

全诗妙处在于:表面写树,实则写人。那棵剥落树皮却依然挺立的老树,正是诗人心中孤高士人的化身。诗中"应有奇胸骨"的推测与"神不怡"的发现形成张力,暗示再坚强的生命也有脆弱时刻,这种复杂性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