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十六首 其六

风云起幽朔,霜雪彫松桂。
修竹实不华,猗梧惨憔悴。
江汉凝以冱,醴泉更蒙蔽。
鸾凤何所归,增击真良计。
岐山尽禾黍,九成困惉懘。
鸣矣后佳期,来仪爽幽契。
乌鸢竞腐鼠,仰视惊高逝。
众羽亦可怀,云飞屡回睨。
猗嗟鲁先生,生后唐虞际。
高华虽韡韡,硕果终幽翳。
幅纸下聊城,片言挫秦锐。
铦铓释纷难,未足论明哲⑴。
况复历下谈,微端本柔脆。
时无豪杰士,横议喧鶗鴂⑵。
春冰薄轻绡,可耐秋阳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人格的赞美。

开头用风云、霜雪等自然意象,暗示社会动荡和艰难环境。松桂凋零、修竹不华,比喻正直之士在乱世中难以施展才华。江汉冻结、醴泉蒙蔽,象征社会停滞和真理被掩盖。鸾凤无处可归,暗指贤能之士没有用武之地。

诗中提到"乌鸢争腐鼠",讽刺小人争权夺利,而真正的贤者(鸾凤)却高飞远去。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高尚与卑劣的差别。

后半部分赞美"鲁先生"(可能指孔子或鲁仲连),称赞他在乱世中保持高尚品格。提到"幅纸下聊城"等典故,说明真正的智者能用智慧和言辞化解危机。最后指出当时社会缺乏真正的豪杰,只有无谓的争论,就像薄冰经不起烈日,暗示这种局面难以持久。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语言含蓄但情感深沉。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