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大德歌 其四

谢家村,赏芳春,疑怪他桃花冷笑人。
着谁传芳信,强题诗也断魂。
花阴下等待无人问,则听得黄犬吠柴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略带尴尬和失落的场景,读起来像一幕生活小品。

开篇"谢家村,赏芳春"像是主人公兴冲冲去春游,但"桃花冷笑人"突然转折——盛开的桃花非但不热情,反而像在嘲笑他,暗示主人公可能自作多情或遇冷。接着"着谁传芳信"透露出他或许暗恋某人,却找不到传话人,"强题诗也断魂"更显出他硬着头皮写情诗时的窘迫,连写诗都提不起精神。

最妙的是结尾:他孤零零站在花荫下等人,始终无人搭理,只有看门狗在叫。黄狗吠柴门的画面既生动又讽刺——等了半天就等来狗叫,把期待落空的尴尬写得特别有生活感。

全篇用桃花、狗叫这些日常景物,巧妙烘托出单相思者的窘态。没有直接说"我好惨",但通过环境对比,那种热脸贴冷板凳的滋味就出来了。语言直白如聊天,却让人能会心一笑——这种求关注未果的小尴尬,现代人谈恋爱时可能也遇到过。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