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修往上京王君实以高丽笠赠之且有诗伯修徵和章因述往岁追从之悰与今兹暌携之叹云耳
往年饮马滦河秋,滦水斜抱石城流。
青城丈人来水上,揭谢苏王⑴皆与游。
顾予滥倚桥门席,日斜去坐鳌峰石。
夜凉共饮明月尊,醉眠更听高楼笛。
滦河九曲流溅溅,自我不见今三年。
苏郎又扈属车去,伫望弗及心茫然。
龙门峡中云气湿,山雨定洒高丽笠。
别意遥怜柳色深,归心莫为鹃声急(龙门道中,夏月多杜鹃。)。
不才未许收词垣,赋成何日奏《甘泉》。
人言凡骨难变化,为我致意青城仙(旅时已注为史官,复勒留助教。)。
青城丈人来水上,揭谢苏王⑴皆与游。
顾予滥倚桥门席,日斜去坐鳌峰石。
夜凉共饮明月尊,醉眠更听高楼笛。
滦河九曲流溅溅,自我不见今三年。
苏郎又扈属车去,伫望弗及心茫然。
龙门峡中云气湿,山雨定洒高丽笠。
别意遥怜柳色深,归心莫为鹃声急(龙门道中,夏月多杜鹃。)。
不才未许收词垣,赋成何日奏《甘泉》。
人言凡骨难变化,为我致意青城仙(旅时已注为史官,复勒留助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写给朋友苏伯修的赠别诗,通过回忆过去相聚的快乐和抒发如今的离别愁绪,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美好回忆(前八句):诗人回忆起三年前在滦河边的快乐时光——秋日在河边饮马,与苏伯修等好友(青城丈人、揭谢苏王)一起游玩。白天在鳌峰石上休息,夜晚对月饮酒、醉听笛声,描绘出一幅闲适自在的文人雅集图景。
2. 离别愁绪(中间八句):转折写如今苏伯修又要随皇帝车驾远行("扈属车去"),诗人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生茫然。用"龙门峡中云气湿""山雨定洒高丽笠"的湿润意象,暗示离别的伤感。特别提到杜鹃啼叫(当地夏季常见),劝朋友别因为鹃声急切而思归,实则表达自己的不舍。
3. 人生感慨(最后四句):诗人自谦才能不足,感叹不知何时能像扬雄献《甘泉赋》那样获得赏识。最后用幽默的口吻说"凡骨难成仙",请朋友代问青城仙人(暗指共同好友),实则表达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自我宽慰。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 时间对比:三年前的欢聚 vs 如今的分离 - 空间对比:滦河九曲的流动 vs 诗人凝望不动的身影 - 情绪对比:往日的醉眠听笛 vs 如今的茫然伫立
最动人的是"伫望弗及心茫然"这个细节,生动刻画出目送友人远去时那种失落感。而结尾的幽默自嘲(说自己资质平凡难成仙)又让离愁别绪显得不那么沉重,展现了文人面对人生起伏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