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层楼与王仲言联句
南州冬日佳,风和霜气收。
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
搅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
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
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
团团荔枝林,往往业叶稿。
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
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
原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
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
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
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
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
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
把笺不知暮,论文殊未休。
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修。
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
搅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
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
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
团团荔枝林,往往业叶稿。
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
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
原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
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
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
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
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
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
把笺不知暮,论文殊未休。
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修。
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次充满诗意的访友之旅,展现了自然与友情的双重美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冬日里的生机勃勃 开篇就打破人们对冬日的刻板印象——南方的冬天并不萧条,反而风和日丽,霜气消散。诗人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随意漫步,这种轻松自在的基调贯穿全诗。
2. 登高望远的震撼 诗中用"忽上云中楼"的突然感,生动表现了三层高楼带来的视野巨变。站在高处,绿野如画卷般展开,远山蜿蜒,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错觉。这种空间转换的描写极具画面感。
3. 细腻的观察力 诗人像拿着放大镜观察世界:凋谢的荔枝林、枫树的红叶、瓦沟上的一抹碧色、傍晚升起的炊烟。这些细节让冬日景色充满温度,说明美好不在远方,而在善于发现的眼睛里。
4. 城市与自然的碰撞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这句点出现代人共鸣的主题——身处喧嚣城市,突然面对开阔自然时那种恍如隔世的感动。这种反差让人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5. 友情的温暖 诗中不仅有风景,更有十年未见的老友重逢。黄柑绿酒间,论文谈艺直至暮色降临,连晚归都成了享受。这种知交相聚的快乐,比美景更珍贵。
6. 余韵悠长的结尾 最后以"下弦月"作结,既点明时间流逝,又留下想象空间。诗人甚至开始憧憬未来归隐山林的画面,使整首诗的意境从眼前扩展到人生理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把一次普通的冬日聚会写得如探险般有趣,教会我们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平凡生活,同时传递出真挚友情和自然之美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