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古代男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矛盾心理,既想实现传统男子汉的抱负,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开头用"桑木弓、蓬草箭"比喻男子汉本该志在四方,但家乡祖坟(松楸代指)又让他难以割舍。就像现代人纠结"去大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一样。
中间四句用住房条件差来写生活窘迫:家里穷得只剩四面墙(壁立),不敢羡慕别人家漂亮的飞檐(翚飞)。种桑麻的地太小被老婆孩子笑话,屋檐低得连燕子麻雀都不愿来做窝。这些生动比喻就像现在人自嘲"住蜗居""房贷压力大"。
最后两句最扎心:明明生在太平盛世,却觉得自己才能无处施展。看似在说"买房置地也没什么不对",其实是无奈的自嘲——就像今天有人说"躺平算了",背后都是对现实的无力感。
全诗妙在用住房问题写人生困境,屋檐高低、房屋大小这些日常细节,反而比豪言壮语更能体现普通人的挣扎。诗人没有直接抱怨,但每个比喻都在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用生活琐事表达深刻矛盾的手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