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更不许丝毫增损,具足无余。
漆桶甘沉默暗,戏场自作涂糊。
枯骸隐几,苍天谁问,枉用吹嘘。
形名寓耳,覼缕真容,非铅非汞非珠。
纵举似、百端拈弄,妙处难模。
谁有轮扁手段,成风去垩功夫。
头头物物,洪纤巨细,色色如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雨中花慢》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开篇“林下山间,人市处处,天游在在玄虚”描绘了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山林间宁静,而人间市井喧嚣,但作者认为真正的“天游”(即心灵的自由)存在于玄虚之中,超越世俗的纷扰。这里的“玄虚”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
“更不许丝毫增损,具足无余”进一步强调了一种完满的状态。作者认为,真正的满足不在于外在的增减,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自足。这种状态不需要任何外物的加持,本身就已是完满。
“漆桶甘沉默暗,戏场自作涂糊”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看法。漆桶甘于沉默与黑暗,象征一种不为外界所动的宁静;而戏场则代表人世间的喧嚣与纷扰,作者认为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涂糊,不值得过分关注。
“枯骸隐几,苍天谁问,枉用吹嘘”进一步讽刺了那些在世俗中追逐名利的人。枯骸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作者认为那些在苍天之下追逐名利的行为,不过是徒劳的吹嘘,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接下来的“形名寓耳,覼缕真容,非铅非汞非珠”则揭示了真正的本质。作者认为,外在的名利与形象都是虚幻的,真正的本质并非物质(如铅、汞、珠),而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纵举似、百端拈弄,妙处难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智慧的批判。即使有人百般卖弄智慧,但真正的妙处(即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却难以模仿。
“谁有轮扁手段,成风去垩功夫”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真正智慧的向往。轮扁是古代传说中的智者,作者希望有人能像轮扁一样,拥有真正的智慧,能够去除世俗的杂质,达到内心的纯净。
最后,“头头物物,洪纤巨细,色色如如”总结全篇,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一体的理解。无论事物的大小、粗细,最终都归于一种“如如”的状态,即一种超越分别、和谐统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作者认为,真正的满足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自足。通过对世俗的批判,作者呼吁人们回归内心,追求真正的智慧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