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文山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是《挽文文山》,表达了对一位忠诚义士文天祥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深入浅出分析:

1. 开头的情感表达:诗人开始就表达了自己对文天祥的深深怀念,泪水如河,无处宣泄。这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强烈感情和无法释怀的悲痛。

2. 对文天祥的想象:诗人想象文天祥骑着赤龙,在苍梧野请命,这种神话般的想象突出了文天祥的高大形象和不凡气质。

3. 对世人的批评:诗人批评世人沉溺于生死,嘲笑那些清醒的人。这表明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文天祥清醒与忠诚的赞赏。

4. 文天祥的精神:诗人认为文天祥的精神如同明亮的夜晚,永不熄灭。这强调了文天祥精神的光辉和永恒。

5. 文天祥的行动:诗人回顾了文天祥在动乱初期的行动,他奋袂起勤王,慷慨激昂,带领三万众如同从天而降。这描绘了文天祥的英勇和领导能力。

6. 文天祥的坚韧:诗人比喻文天祥如同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7. 文天祥的忠诚:文天祥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表现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8. 文天祥的形象:诗人用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来形容文天祥,突出了他的忠勇和文学才华。

9. 文天祥的影响:文天祥的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说明他的精神影响深远,感动了天下。

10. 对文天祥的敬仰:诗人认为像文天祥这样的丈夫,一死并不可怕,反而值得尊敬。

11. 对文天祥的怀念:诗人有时梦到文天祥,意悟当飘洒,表达了他对文天祥的深刻怀念和感悟。

12. 文天祥的传承:诗人认为文天祥的精神应该被传承,杀青自谁写,意味着谁能够记录下这样的精神。

13. 文天祥的归宿:文天祥的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说明他的精神永存于江南,被后人永远纪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仰,展现了他忠诚、英勇、坚韧和牺牲的精神,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感人的挽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