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间月下的闲适生活,同时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
首联写诗人随心所欲地沿着流水漫步,躺着欣赏青山,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奈尔何"带有一种对世俗琐事不屑一顾的洒脱。
颔联描写夜晚的景象:整夜松风拂过,仿佛要把星星月亮都吹走;连续多日,诗人就睡在天河旁边。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居生活的高远意境。
颈联写诗人渐渐过上了神仙般悠闲的生活,在这僻静之地常能感受到山间精灵的存在。"山鬼"在这里不是可怕的形象,而是指山中的神秘生灵。
尾联笔锋一转,诗人看着短剑,在秋日里思念起故乡。回望来路,只见白云缭绕,群峰耸立。这里透露出隐居者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用"白云万峰"的壮阔景象衬托出思念之情的绵长。
全诗通过山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闲适,但最后又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这种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心理,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中"流水"、"青山"、"松风"、"星月"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幽高远的意境。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