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时的抱负和亲民形象,充满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前四句写这位官员春风得意地穿上新官服赴任,来到雁荡山一带做地方官。他立志不扰民,要恢复百姓的生机,用才能振兴国家。这里用"民气脉"比喻百姓的生活状态,说官员要像调理气血一样关心民生。
后四句转入闲适的田园生活场景:海岛上月亮西沉,池塘边春雨滋润着青草。听说这位官员衙门里公务不多,还愿意和普通百姓一起吟诗作对。"樵人"指砍柴人,代表平民百姓,说明这位官员没有架子。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写官员的仕途抱负,后半写其闲适生活,塑造了一个既有政治理想又平易近人的官员形象。诗中"无扰可回民气脉"一句特别点明了好官的标准:不折腾百姓,让人民休养生息。这种政治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意义。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