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征鸿翻塞影。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鸣蛩问酒病。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起寻芳径。菊羞人、依丛半隐。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
无定。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看他们、对插茱萸,恨长怨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瑞鹤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往事的追忆。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开篇以“征鸿翻塞影”起兴,大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离别和漂泊的情感。作者感叹自己年岁渐长,面对秋天只有无尽的悲凉,再也提不起兴致。这种情绪贯穿全词,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随后,作者通过“鸣蛩问酒病”等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询问他为何借酒消愁,而酒不仅没有消除烦恼,反而让他愁肠百结,甚至影响了他写诗的心境。“起寻芳径”一句,似乎在寻找一丝慰藉,但菊花却似乎在躲着他,半隐半现,仿佛也在回避他的愁苦。

接下来,作者感叹自己“虚度重阳”,重阳节本是登高赏菊的节日,但他却感到自己白白浪费了时光,无法归去,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这种情绪在“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中进一步深化:登高远望,却看不见思念的人,戏马台上空无一人,心中的哀怨无人倾听。

“香肩醉凭”一句,似乎是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曾经依靠在爱人的肩头,沉醉在幸福中,但如今这一切都已成过去。作者在“到如今何在”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如今,他独自站在西风中,连衣冠都无人为他整理,显得格外孤寂。

最后,作者看到别人“对插茱萸”,欢度重阳,而自己却只有无尽的“恨长怨永”。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通常用来祈求平安和健康,但在这里,茱萸却成了作者心中无法释怀的痛苦的象征。

整首词通过秋天的景象和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词中充满了孤独、忧愁和遗憾,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