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汴京(北宋都城)的沧桑景象,同时表达了重整山河的决心和忠诚之情。
前两句用"蛇豕"比喻入侵者,说他们盘踞都城多年,但宫殿依然巍峨耸立。这里既有对侵略者的憎恶,也暗含都城根基深厚的自豪。
中间四句形成对比:先写皇家陵墓已难寻觅,但祖先英灵永存;接着写重整军队加强防卫,重建民居安抚百姓。通过"八陵苍茫"与"九庙英灵"、"六军宿卫"与"百堵氓编"的对照,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规划。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述:惭愧自己能力有限,只能通过绘制新都城规划图来表达忠心。这里的"献榻前"既显恭敬,又透露出想为复兴尽力的热忱。
全诗在沧桑感中透着坚韧,在颓败景象里藏着希望,通过都城这个象征物,表达了不忘历史、重整河山的家国情怀。语言朴实但情感厚重,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既痛心眼前的破败,又坚定地着手重建家园。
姚望之
姚望之(?~一二三四),字肖吕,宁德(今属福建)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武举进士。端平元年(一二三四)赵葵恢复三京,辟为幕属,师败殁于军。事见《宋史》卷四一七《赵葵传》、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三。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