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东门草。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余民如槁。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老百姓对一位离任好官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他能早日回来的期盼。全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气息。
上片(前半部分)从百姓视角展开: 1. "待借留、几曾留得"——老百姓想留住这位好官,但终究留不住,就像大雁留不住秋天一样无奈。 2. "至今父老依依恨"——直到现在老人们还在遗憾地念叨着李将军(指李府尹)的好。 3. 用"东门草"作比喻:野草尚且知道为东风让路,暗指现实却没能留住这位好官。 4. "余民如槁"——留下的百姓像枯槁的草木,盼望着他能带着官印重新回来治理地方。
下片(后半部分)转为对李府尹的劝勉: 1. 用"秋江鹭"回忆李府尹当年清贫自守的形象,说他现在头发都白了("无复华皓")。 2. "朝饥堕泪荒田雨"——描写百姓在荒年挨饿的惨状,暗示地方需要他回来治理。 3. "天能报"——相信好人会有好报,现在李府尹仕途顺利("凤烛亭亭"指仕途光明)。 4. 最后叮嘱:要保重身体("风霜善保"),如果收到朝廷调令,一定要早点赴任回来。
全词妙在: - 用野草、大雁等常见事物作比,通俗易懂 - 既有百姓的集体呼声,又像老友间的贴心劝告 - 不直接说政绩多好,而是通过百姓的思念侧面体现 - 把官民关系写得像亲人般真挚,突破了普通颂扬诗词的套路
这种写法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空洞地歌功颂德,而是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和真挚情感,展现了真正的"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