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平山

石险天貌分,
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
寒岩留夏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游太平山》描绘了作者在太平山游玩时所见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石、树林、溪涧和岩石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壮丽与幽静。

首句“石险天貌分”写的是山石险峻,仿佛把天空也分割成了不同的部分。这里的“石险”不仅形容山势陡峭,也暗示了登山的艰难,而“天貌分”则给人一种山高直插云霄的感觉,意境开阔。

第二句“林交日容缺”描绘了树林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下来,形成了斑驳的光影。这里的“林交”形容树林交错,遮挡了部分阳光,“日容缺”则形象地表现了阳光被遮蔽后形成的美丽光影。

第三句“阴涧落春荣”写的是山涧深处,春天的繁华景象悄然落下。这里的“阴涧”指的是山涧的阴凉处,“落春荣”则暗示了春天的花朵凋谢,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一句“寒岩留夏雪”描绘了夏日里,岩石上依然残留着未融化的雪。这里的“寒岩”形容岩石冰冷,“留夏雪”则表现了山中的清凉与宁静,给人一种时间仿佛停滞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树林、溪涧和岩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太平山的壮丽与幽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既有壮阔的景象,又有细腻的情感,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孔稚圭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儿子请沈约和孔稚圭写作碑文,可见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地位。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但他对皇帝所不喜欢的人也从不稍假宽容,其弹章劾表,著称一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