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十二 上都分院

晨兴过桓州,旭日生苍凉。
举头见觚棱,金碧何巍煌!
洪河贯其前,青山环四傍。
暮投玉堂署,鳌峰屹中央。
升阶旅群彦,官烛分馀光。
琴册森在侧,谈笑来清觞。
列坐无所为,陈诗咏黄唐。
帝乡岂不乐,父母远莫将。
起视云汉低,垂星烂寒芒。
南飞有冥鸿,邈哉天际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都(元代都城)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充满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和思乡之情。

开头写清晨经过桓州,朝阳升起带来一丝凉意。抬头看见宫殿的飞檐,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令人震撼。都城前有宽阔的河流,四周环绕着青山,展现出雄伟壮丽的都城风貌。

晚上作者来到玉堂署(官署),看到鳌峰(可能指假山或建筑)矗立中央。与众多才士一起升阶入座,在烛光下谈笑饮酒。身边摆放着琴和书籍,大家饮酒作诗,歌颂上古贤君,气氛高雅闲适。

虽然帝都的生活令人愉悦,但作者突然想到远方的父母无法共享这份快乐。结尾仰望星空,看到南飞的大雁,引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在壮丽景色与高雅聚会的描写中,突然转入思乡的柔情,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格外动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元代都城的壮美,通过"金碧辉煌的宫殿""青山环抱"等意象给人视觉冲击;同时巧妙地在繁华场景中插入思乡之情,让读者感受到在外游子"热闹中的孤独",产生共鸣。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