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小隐城西旧草庐,忧时未合老闲居"说的是:诗人在城西简陋的草屋中隐居,虽然过着看似悠闲的生活,却始终心系天下,无法真正安心养老。这里的"忧时"二字点出了隐士内心的牵挂。
后两句"一家渊雅能才语,黄叶空山自著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两个侧面:一方面能与学识渊博的家人畅谈("渊雅"指学问深厚),享受精神交流的乐趣;另一方面又在落叶满山的寂静中独自著书立说。"黄叶空山"的意象既点明季节,又烘托出孤寂而充实的创作氛围。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矛盾与和谐:简陋的草庐与丰富的思想生活,表面的闲适与内心的忧思,家人的陪伴与独处的创作。这种生活状态既有文人雅趣,又包含着对社会的责任关怀,让读者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在隐居时依然保持的精神追求。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