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子房墓
力士一击击不中,百二十斤椎何用。
不为大勇为小勇,此时子房真梦梦。
曲曲清漪下邳桥,夕阳古渡影迢迢。
突遇老人冠不整,呼履履我默警醒。
出书一编曰可读,用此足槛秦人鹿。
奚取荆卿匕首渐离筑。
君不见萧何下狱韩彭死,仙乎仙乎早知此。
此去随我访赤松,孺子乃以功名终。
迄今墓木依然在,行人来往经千载。
河山郁郁气葱葱,此中倘有黄石公。
不为大勇为小勇,此时子房真梦梦。
曲曲清漪下邳桥,夕阳古渡影迢迢。
突遇老人冠不整,呼履履我默警醒。
出书一编曰可读,用此足槛秦人鹿。
奚取荆卿匕首渐离筑。
君不见萧何下狱韩彭死,仙乎仙乎早知此。
此去随我访赤松,孺子乃以功名终。
迄今墓木依然在,行人来往经千载。
河山郁郁气葱葱,此中倘有黄石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汉代谋士张良(字子房)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他从热血青年到智慧隐士的转变。
开头四句用"刺秦失败"的典故:年轻张良雇大力士用120斤大铁锤砸秦始皇马车,结果没打中。诗人调侃这是"小勇"(匹夫之勇),说当时的张良太天真。
中间部分转折:在下邳桥遇见神秘老人(黄石公)。老人故意把鞋踢到桥下让张良捡,又送他《太公兵法》。这里用"清漪""夕阳"的宁静画面,对比之前刺秦的激烈场景,暗示张良开始领悟真正的智慧。
接着用历史教训:萧何下狱、韩信被杀,反衬张良的明智。他选择跟随黄石公修仙("访赤松"),放弃功名得以善终。最后四句写现实场景:张良墓历经千年仍草木茂盛,似乎在暗示黄石公的智慧永远流传。
全诗通过三个对比: 1. 刺秦蛮力 vs 兵书智慧 2. 他人惨死 vs 张良善终 3. 年轻冲动 vs 晚年超脱 告诉读者:真正的智慧不是硬碰硬,而是懂得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最后墓地的描写,让历史智慧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