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几度》用通俗的语言来理解,写的是一位爱花人终于等到花开时的喜悦,以及这份美好带来的温暖与勇气。
前两句像在讲一个"等花开"的故事:主人公多次寻找花朵却总不见开放("几度寻花花不开"),今天突然发现花影从仙宫般的瑶台飘落("今朝花影下瑶台")。这里用"瑶台"这个仙境比喻,暗示花开得格外珍贵惊艳。
三四句用两种经典的花来夸赞:说这花像天生就该和傲霜的菊花一起绽放("天教生日同霜菊"),人们看到它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又欢喜地觉得它像晶莹的玉雕梅花("人喜临风似玉梅")。这里用菊花和梅花这两种高洁的花作比较,突出主人公眼中这朵花的超凡脱俗。
五六句转到赏花时的热闹场景:隔壁院子的画师("图郎")听到欢笑声忍不住探头,主人公还特意让丫鬟靠着窗边一起赏花徘徊("当窗借婢共徘徊")。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花开带来的欢乐氛围,连旁人都被感染。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屋里博山炉(一种香炉)的暖意就像爱花的心情一样恒温("博山炉火情常暖"),为了看这朵花,哪怕冒着风雪严寒也值得专程赶来("值得冲寒犯雪来")。这里把"炉火"和"热情"巧妙联系,最后用"冲寒犯雪"的夸张动作,强烈表达了对这朵花的珍视。
全诗最动人的是等待与回报的对比:之前苦苦寻花不见,如今不仅花开得惊艳,还带来了温暖与勇气。诗人用日常的赏花场景(隔院笑声、丫鬟陪看、屋里炉火),把这种喜悦写得特别真实可感。最后那句"值得冲寒犯雪来",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再远再难也要打卡",让人感受到纯粹的热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