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叙第一 春事欲阑,故人江外,旅窗竟夕,索梦不得,书寄何梅屋
苍苔换旧迹。过却清明春是客。花外玉尊又侧。任庭树敛阴,风帘催夕。
天涯倦翼。趁坠红、飞去无力。凄凉久、一灯梦觉,隐约夜窗白。
檐隙。峭寒犹积。叹瘦骨、轻衾怎敌。相思偏在故国。
竹槛欹琴,水榭题壁。断鸿归太急。便忘却、江南旧识。
乡程远、何时孤棹,卧听倚楼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快结束时,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全词情感细腻,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把孤独、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开头"苍苔换旧迹"用青苔覆盖旧脚印的意象,暗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清明已过,春天成了"客",说明美好时光留不住。接着写独自饮酒看花,庭院树影渐浓,晚风掀动门帘,营造出黄昏时分的孤寂氛围。"天涯倦翼"以疲惫的飞鸟自比,"趁坠红、飞去无力"更是用凋零的花瓣衬托自己的无力感。最后"一灯梦觉"写深夜独醒,窗外泛白的天色更添凄凉。
下片聚焦身体感受。"檐隙"透进的寒气刺骨,单薄的被子挡不住,实际是写心境的寒冷。"相思偏在故国"直接点明乡愁,回忆里故乡的竹栏边弹琴、水榭上题诗的画面越发清晰。"断鸿归太急"说大雁匆匆飞过,连相认都来不及,暗喻自己与故乡的疏离感。结尾"何时孤棹"的设问,把渴望乘船归乡、在笛声中安眠的愿望写得悠远动人。
全词妙在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用苍苔、落花、寒夜、断鸿等可感的事物,让读者真切体会到漂泊者的孤独。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得见故乡却回不去"的煎熬,就像我们今天在异乡打拼时,刷到老家照片瞬间涌上的那种酸楚。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