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图歌
神仙缥缈何年别,忽此逢迎山石裂。
前溪练瀑派玉帘,更后云林雾痕缺。
聚头磕额方外人,担肩抱蟾骨法新。
棋枰对弈环座看,谁信樵斧忘青春。
我今发雪三千丈,尚要昆崙撑顶上。
炉心且养九转丹,拂却铢衣记无恙。
前溪练瀑派玉帘,更后云林雾痕缺。
聚头磕额方外人,担肩抱蟾骨法新。
棋枰对弈环座看,谁信樵斧忘青春。
我今发雪三千丈,尚要昆崙撑顶上。
炉心且养九转丹,拂却铢衣记无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隐居生活场景,核心是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神仙""山石裂""瀑布如帘""云雾缭绕"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这里的自然景物都带着灵性,瀑布像玉做的帘子,云雾故意露出缺口,仿佛在欢迎访客。
中间四句聚焦人物:一群方外之人(修行者)聚在一起下棋观棋。他们长相奇特(额头突出、肩膀高耸),却透出仙风道骨。最有趣的是"樵斧忘青春"——连砍柴的樵夫都看棋入迷,忘记了时间流逝,暗示这里的时间与凡间不同。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白:虽然头发已白("发雪三千丈"是夸张说法),但仍向往昆仑山这样的仙山。他想在丹炉中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九转丹"),最后轻松地掸掸仙衣("铢衣"),表示自己一切安好。这实际是在说:即便年老,仍要保持年轻心态,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全诗妙在把下棋这件平常事写得仙气飘飘,通过夸张的意象(三千丈白发、昆仑山)和反差描写(樵夫忘时间),传递出"人间亦有仙境,关键在心境"的哲理。诗人用幽默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对长生和逍遥的渴望,让人读来既觉奇幻又会心一笑。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