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越王台,次伯鲁韵①(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逐鹿中原,问何故闭关自域?
思旧事,登高吊古,五羊城北。
椎结雄称南武帝,抱孙左纛朝仪赫。
笑此台高瞰百蛮天,何因设?
甘心受,新王职;
弹指顷,千年隔。
访霸图一片,夕阳无极。
残缺不完南越国,老夫心事何人识?
祗江山雄绕古台基,今犹昔。
思旧事,登高吊古,五羊城北。
椎结雄称南武帝,抱孙左纛朝仪赫。
笑此台高瞰百蛮天,何因设?
甘心受,新王职;
弹指顷,千年隔。
访霸图一片,夕阳无极。
残缺不完南越国,老夫心事何人识?
祗江山雄绕古台基,今犹昔。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借越王台古迹抒发历史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历史场景的鲜活再现
上阕像打开历史画卷:开篇用"逐鹿中原"这个典故(比喻争夺天下),质问南越国为何偏安一隅。接着带我们来到广州越秀山(五羊城北),眼前浮现南越王赵佗盘发椎结、仪仗威严的场景。最妙的是"笑此台"三字——越王台居高临下俯瞰南方,但作者反问:这高台当年真能镇住百越之地吗?一个"笑"字暗含对割据政权的微妙嘲讽。
二、时空穿越的沧桑感
下阕用"弹指千年"把时间压缩,让我们瞬间从古代穿越到清末。夕阳中的废墟与当年霸业形成强烈对比,"残缺不完"四字既是写南越国遗迹的破损,也暗喻清末中国山河破碎的现状。最耐人寻味的是"老夫心事"——表面指南越王赵佗的抱负无人理解,实际是作者(可能是晚清文人)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三、永恒不变的江山意象
结尾"江山雄绕"是点睛之笔:无论王朝更替、霸业成空,环绕古台的山河依然如故。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苏轼"大江东去"、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异曲同工,传递出超越时代的历史哲思。
全词妙在将地理(越王台)、历史(南越国)、现实(清末)三层时空交织,通过"登高—怀古—抒怀"的传统结构,完成了一次对权力、时间和永恒的深刻叩问。普通读者可以重点关注:历史场景的画面感、古今对比的张力、以及结尾江山永恒带来的心灵震撼。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