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其二 秋声仿竹山

萧萧飒飒,惨惨凄凄,飞来何处秋声。
似雨还风,梧桐叶底寻声。
香老豆花篱角,怕吟蛩、絮出秋声。
蕉窗畔,漏疏灯一点,微逗书声。
惊起惺忪茶梦,是相如病渴,炉沸泉声。
片月长安,万家同捣衣声。
今夜板桥霜冷,唤行人、野店鸡声。
荒城外,听鸣笳、寒杂漏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场景,通过各种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秋天特有的声音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秋夜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宁静与寂寥。

首先,诗人从“萧萧飒飒,惨惨凄凄”开始,用这些描述声音的词语勾勒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似雨还风,梧桐叶底寻声”,这里的“似雨还风”形象地描绘出秋风吹过梧桐叶的声音,就像是秋雨滴落的声音,给人一种秋风连绵、雨声不断的错觉。

“香老豆花篱角,怕吟蛩、絮出秋声”则是指豆花篱角散发的香气正在消散,而秋虫的吟唱也让人感受到秋意的加深。这里的“絮出秋声”形象地描述了秋虫的吟唱就像是在絮叨秋的声音一样,增加了秋夜的静谧感。

接下来,“蕉窗畔,漏疏灯一点,微逗书声”描绘了一个昏黄的夜晚,屋内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下读书人正在读书,似乎也被外面的秋声所吸引。这里的“微逗书声”意味着那点点灯光和书的声音都显得格外珍贵,与外面的秋声形成了对比,增加了宁静中的温馨感。

“惊起惺忪茶梦,是相如病渴,炉沸泉声”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情境,暗示诗人可能病体未愈,但还是茶瘾难耐,炉上的泉水正在沸腾作响。“相如病渴”用的是古代文学中的典故,意指诗人虽病但仍有精神,表达了即使在病中也追求生活情趣的精神。

“片月长安,万家同捣衣声”进一步扩展了画面,提到月光下的长安城,家家户户都传来了捣衣的声音,这不仅是秋夜的普遍景象,更是对生活平凡而又温暖的描绘。

最后,“今夜板桥霜冷,唤行人、野店鸡声。荒城外,听鸣笳、寒杂漏声”则是从个人的室内视角转向室外,通过霜冷、鸡啼、笳鸣等声音描绘了野外的寒冷与荒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可能是诗人对远方行人的关怀,更是对人生迁徙不定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各种声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远方的牵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