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

乍春眠,又窗前啼鸟,唤醒游仙。
东风也饶丰致,把柳丝千线,吹向阑干。
春好无人玩赏,为春愁,万叠似波澜。
尽回首,遥天一抹,画里云山,梦里溪山。
堪怜,半床书卷,误了华年。
钟期已无寻处,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
何事穷途感遇,叹荆高、歌哭向幽燕。
试回念、前宵别景,玉笛吹残,蜡炬烧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春愁曲》描绘了在春天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春光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诗人被窗前的鸟鸣唤醒,仿佛从梦中回到现实。春风轻柔,吹动着柳条,景色宜人。然而,虽然春天如此美好,却无人欣赏,这让诗人感到忧愁,心情如同波涛般起伏不定。他回望远处的天空,云山如画,溪山如梦,仿佛在现实中又带着一丝虚幻。

接下来,诗人感叹自己半生沉浸在书卷中,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他提到钟期,指的是知音难寻,无法倾诉内心的愁绪,只能通过弹奏哀伤的琴曲来表达。诗人还提到自己身处困境,感叹像荆轲、高渐离那样的英雄人物,也只能在幽燕之地放声歌唱,抒发内心的悲愤。

最后,诗人回想起前夜的离别场景,笛声凄凉,蜡烛燃尽,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和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既有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