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四)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曾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西江月(四)》探讨了“法”、“空”、“用”、“功”等概念,揭示了人生和修行的深层哲理。

首先,“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这两句,是在说我们常说的“法”和“空”,其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这里的“法”可以理解为方法、规则,而“空”则是指虚无、无物。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被这些概念所束缚,真正的智慧和境界超越了这些表面的定义。

接下来,“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曾说梦”这两句,告诉我们无论是安静还是喧闹,说话还是沉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在梦里,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是在强调,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这两句,揭示了“用”和“功”的相对性。有时候看似有用的东西,实际上可能并无大用;而看似没有功劳的行为,反而可能在无形中积累了真正的功德。这提醒我们,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最后,“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这两句,以果实的成熟为喻,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去追问如何修行和种植。这暗示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和概念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在修行和生活中,顺其自然,不必强求。这些思想对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追求内心平静,都有很大的启发。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