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李许斋师 其二

剪茅小筑十弓宽,撰杖分尝𦱒蓿柈。
家本长贫非宦拙,子因晚得当孙看。
汗青绝业今原少,清白循声古亦难。
七十县车成例在,未应蓑笠把渔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李许斋老师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下面我来逐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精髓:

1. 剪茅小筑十弓宽,撰杖分尝蕨蘑菇。
-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简朴。他住在一个用茅草搭建的小屋中,面积极小,大约只有10个脚步的长度。日常饮食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吃的是自己亲手采摘的蕨菜和蘑菇。

2. 家本长贫非宦拙,子因晚得当孙看。
- 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家庭背景。他家一向贫穷,并不是因为自己做官不努力(宦拙),反而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其他行业,比如农业,没有太多的官宦背景。尽管家境贫穷,但幸运的是,作者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看到孙子,这也是一种家庭的传承和幸福。

3. 汗青绝业今原少,清白循声古亦难。
- 这两句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慨。作者认为,要在历史中留下绝世的著作(汗青,指历史文献)是非常少的,而保持清白的名声(清白循声)在古代都是非常难做到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有大的功业和名声的感慨。

4. 七十县车成例在,未应蓑笠把渔竿。
-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愿景。到了七十岁,按照当时的惯例应该享受一定的官职或退休待遇(县车,指官员出行时所乘坐的车辆,这里泛指官员身份或待遇)。但是作者并不想这样,更希望过一种安逸自在的生活,像渔夫那样,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过着悠闲的生活。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学问和名声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作者虽然家境贫寒,但依然感到满足,对未来也充满了乐观的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