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因随白云意,偶逐青萝居。
青萝纷蒙密,四序无惨舒。馀清濯子襟,散彩还吾庐。
去岁登美第,策名在公车。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首夏尚清和,残芳遍丘墟。褰帏荫窗柳,汲井滋园蔬。
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馀。爱君蒋生径,且著茂陵书。
青萝纷蒙密,四序无惨舒。馀清濯子襟,散彩还吾庐。
去岁登美第,策名在公车。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首夏尚清和,残芳遍丘墟。褰帏荫窗柳,汲井滋园蔬。
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馀。爱君蒋生径,且著茂陵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长源写给朋友孟十二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欣赏和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八句)描写友人隐居的环境和心境。诗人用"白云""青萝"这些自然意象,形容孟十二的居所清幽脱俗,四季如春没有烦忧。这种生活能洗涤心灵("馀清濯子襟"),连房屋都染上自然的光彩。这里赞美的是友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第二段(中间六句)转折谈到友人的才华。先回忆去年友人科举高中("登美第"),有管仲、萧何那样的治国之才,不只是应玚、徐干那样的文士。但这样的人才却选择在初夏时节("首夏")隐居,过着掀帘赏柳、打水浇菜的田园生活。这里暗含对友人放弃仕途选择的理解。
第三段(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诗人表示真正通透的人("达者")最看重知心之交,就像古人蒋诩在竹林中开三径只接待知己,自己虽然像司马相如写《茂陵书》那样身在官场,但内心向往这种真挚的情谊。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对比"大道"与"高情"、"管萧之才"与"青萝之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把这种深刻的人生思考融入对友人生活环境的描绘中,最后落脚于"知心"的珍贵,让读者感受到超越功名利禄的精神追求。